返回

重生后,我成了大先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99章 圆满回国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现在的谷歌搜索,还处于内部的研发阶段。

    各方面都很不成熟。

    理论、技术、应用方案都还不够明确,甚至拉里·佩奇和谢尔盖·布林两人,都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思路,对“BackRub”项目的信心也不足。

    实际上,上辈子这俩人能坚定的从斯坦福退学,把“BackRub”项目商业化,成立了谷歌公司,是源于一次学术论坛上的思想碰撞。

    当时,Infoseek是技术工程师罗宾·李演讲。

    讲的就是他的搜索技术——超链分析!

    所谓的超链分析,也是围绕着网页相关联的超链接,来判断一个网页在搜索结果中的展示排名。不过,超链分析强调的是链接来源的权威性,赋予高质量页面链接更高权重。

    这个思路,跟“BackRub”项目非常相似。

    这个项目是投票制,是不分投票权重的高低,基于民主投票模型,每人一票、权重等值!

    后来,“BackRub”项目转变为了谷歌。

    罗宾·李回国,创办了百度。

    所以,百度和谷歌的搜索理论高度相似。

    都是围绕着反向超链接展开。

    百度是以超链接的权威性来排名,谷歌是以超链接的数量来排名。

    看似相同。

    实则南辕北辙。

    前者强调的是权威,一个权威链接,能顶上成千上万个普通链接;后者强调的是民主,所有的链接权重都是一样的,超级大网站和个人小网站有相同的投票权。

    科学诞生于哲学。

    技术到顶,必然会达到哲学的层次。

    百度和谷歌,无疑是互联网发展初期,全球搜索技术的巅峰代表。双方在技术层面的理念差别,必然会延伸到企业精神和运营策略的层面。

    百度是罗宾·李的公司,他有无上权威,是极权模式;谷歌是拉里·佩奇和谢尔盖·布林创造的,可谷歌从来就不是他们两个的公司。

    这也就导致两家公司早期实力相近,后期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。

    周浩然此时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里,看到了谷歌的原始项目、见到了谷歌的两位创始人,自然是见人说人话、见鬼说鬼话,要围绕着未来谷歌的核心思维来阐释他的搜索理念。

    简直是一拍即合!

    句句话都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,也在很多细节上给他们打开了新的空间。

    说了20分钟,周浩然就已然成为了那俩人的精神导师。

    拉里·佩奇当场就建议,说是希望双方学校能开展合作,邀请周浩然也加入到这个项目组里来,一起构建梦幻的搜索引擎!

    周浩然自然不会答应。

    只是告诉他们,有事可以常联系,他对这个“BackRub”项目很感兴趣。

    不过,他毕竟不是斯坦福大学的人。

    不方便过多参与。

    如果遇到的一些困难,或者以后脱离了斯坦福商业化了,那么他愿意提供一些帮助,为这个小项目提供理论、技术和资源上的一些帮助。

    这关系就算建立起来了。

    “好人,你的论文,要发表吗?”

    拉里·佩奇是“BackRub”项目的主导者。

    周浩然笑笑,“会发表,几个月之内。”

    拉里·佩奇很为难的说:“可是你的论文里,很多概念和理论,跟我们的项目很相似……当然,你的理论更为全面,更有层次。如果有别的团队看了你的论文,很可能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。”

    周浩然皱起眉头,“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,知识共享有利于行业进步。”

    谢尔盖·布林在旁边补充了一句,“有钱了,才能去帮助穷人。否则,自己是个穷人,只能等待被帮助。先做好自己,然后才能去帮助更多人。”

    “的确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周浩然暗自好笑,这可真是自私的好借口。

    谢尔盖·布林沉声道:“好人,我认为,我们可以合作,围绕着你的理念,和我们现有的项目技术,申请一个搜索技术的相关专利。等专利到手了,你再去发表论文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。”

    周浩然从善如流。

    心说这俩人也挺自私的,跟二三十年后引领互联网行业的开源浪潮的那种大格局完全不同。

    他俩也是靠着传统的专利保护,从搜索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
    等胜出之后。

    就再也不希望互联网技术方面存在着专利壁垒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周浩然踏上了回国的航班。

    这次的美国行,对他来说很圆满。

    在学术层面,认识了很多大佬,结识了很多顶级期刊的主编,签署了很多合同。这会让他的论文在以后的发表中更快的通过审核。

    商业层面……

    这就更了不得了。

  

第299章 圆满回国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